千年柴桑,贤母之乡,岳飞驻地,渊明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与贤母文化结缘深厚,被中华母亲节促进会誉为“母爱之城”。中华传统四大贤母中有三大贤母曾先后在九江生活、游历过,其中两大贤母(陶母、岳母)长期生活并最终归葬于此。孟母三迁择邻、断织教子;陶母截发延宾、封坛退鲊;欧母画获教子、诫子奉公;岳母为儿刺字、励子从戎等典故,蕴含着忠、义、廉、洁、公、勤、仁、信的精神,深刻浸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灵。柴桑检察文化根植于“检察为民”的制度属性,吸收了柴桑贤母文化的合理内核,表现为“忠诚”“奉公”“守法”“廉洁”的职业操守。让我们一起温习贤母故事,感悟家国情怀,品味检察文化,这里是柴桑检察文化工作站,本期文章刊载中华四大贤母之一--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
三迁择邻(洁)
孟轲幼年丧父,孟母织布为生。一日,孟母见孟轲同邻居家小孩打架,认为这里的环境不适合孟轲成长,于是搬家到了郊外。郊外多墓地,孟轲整日玩耍的都是些下葬哭丧之事,孟母认为这里的环境也不适合孟轲成长,于是搬家到了集市。集市多商人,孟轲在集市旁玩学起商人夸口买卖之事,孟母认为这里的环境亦不适合孟轲成长,再次搬家到了学堂旁。这时孟轲所玩学的都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方面的学问,孟母说:“真可以处居子矣。”认为此地宜居。于是一直在此居住到孟轲长大成人,学精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终成为一代大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洁身自好、修身养性,是检察官基本的职业道德。检察职业的中立性、公正性,决定了检察官要不断增强自身道德修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增强自身辨别、抵制不良社会诱惑的能力。勇于同请客吃饭、好意恩施等可能影响检察公正的社交行为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