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的“老照片”,更是文化的“活化石”。为深入贯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的通知》精神,近日,柴桑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辖区开展历史建筑调查,推动公益诉讼深度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用法治力量守护地方文脉和人文记忆。

“这栋房子是清朝年间留下的,我们村里几代人都住过,小时候就在这屋檐下玩耍……”在戴山村,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动情地向检察官介绍村里的“老宅”。
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石木结构、双坡屋顶、石块垒墙,虽历经风雨,仍保留着古朴的风貌。然而在调查中,检察官发现,这栋老屋在修缮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水泥和现代材料,墙体原貌已被破坏,失去了应有的历史韵味,未能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针对上述问题,柴桑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进行规范整改。
历史建筑,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镌刻城市记忆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地域风貌、民俗风情与工艺智慧,是“看得见的乡愁”。柴桑区人民检察院深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下一步,我院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持续跟进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推动对该类历史建筑实施科学修缮、合理保护,恢复原貌、传承风貌,避免文化“断层”。
让每一砖一瓦,每一梁一柱,都能诉说历史;让每一处老宅旧屋,都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检察公益诉讼,正在用行动书写一座城市对历史最深沉的敬意。